导航
位於江蘇蘇州的蘇州博物館本館,過去一向存在能耗高、運行費用高、碳排放高的問題。近年來,通過摸清碳排放“家底”、更新換代博物館設備、實施才智办理,蘇州博物館本館著手打造運行碳中和博物館,實現綠色轉型。
10月23日是作业日,江蘇蘇州東北街,游客仍然如潮水般涌入位於街口的蘇州博物館本館。
蘇州博物館本館由修建大師貝聿銘設計,自2006年運營以來一向熱度不減。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座綠竹挺立、流水潺潺的修建,曾經一向存在能耗高、運行費用高、碳排放高的問題。
蘇州博物館館長謝曉婷告訴記者,為了給每天上萬名游客營造舒適的參觀環境,同時讓館藏文物有好的“體感”,博物館需终年恆溫恆濕,並坚持很高的空氣潔淨度,這需求耗费许多动力。
為改變這一局势,2021年以來,蘇州博物館本館著手打造運行碳中和博物館。怎么推進低碳運營?日前,記者走進蘇州博物館本館,探尋這裡的低碳密碼。
走出蘇州地鐵6號線拙政園蘇博站,步入東北街,白牆黑瓦、飛檐斗拱的蘇州博物館本館映入眼帘。空中俯视,它宛如一顆灿烂的明珠,鑲嵌在蘇州古城區的小橋流水間。
蘇州博物館本館總修建面積1.9萬平方米,館藏文物2.5萬余件(套),年平均招待游客達250萬人次。謝曉婷告訴記者,蘇州博物館本館是蘇州的地標修建之一,設計制作過程中,每盞燈、每扇窗戶、每塊地磚都非常講究。现在,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近20年的蘇州博物館本館,怎么样才干做到低碳節能?
首要就得算好“能耗賬”,摸清碳排放“家底”。為此,蘇州博物館請來清華大學修建節能研究中心魏慶芃教授團隊,對整座修建進行全方位“診斷”。
“難度太大了。”魏慶芃慨叹,雖然有數十年相關作业經驗,但進入蘇州博物館本館開展作业時,他仍然覺得困難重重。
難在哪兒?魏慶芃解釋,博物館設備不能停機,否則文物就可能“受傷”,许多作业隻能“見縫插針”地開展。此外,许多設備和管道隱藏在一層與負一層間的狹窄夾層中,作业人員隻能帶著儀器、彎著身子鑽到一個個點位去測量數據﹔夏天最熱的時候,夾層裡溫度高達50多攝氏度,纷歧會兒全身就濕透了。
就這樣,經過兩年多的尽力,通過對博物館修建構造、资料、設備等進行多維度的測量、剖析,魏慶芃團隊拿出了一份《蘇州博物館能耗審計及節能診斷報告》,找出了蘇州博物館能耗高、運行費用高、碳排放高的症結地点,並對症下藥提出了《蘇州博物館實現運行碳中和的博物館實施计划》。
21攝氏度左右的室溫、50%上下的空氣濕度,這是蘇州博物館本館裡文物最適宜的環境。整座博物館怎么實現恆溫恆濕呢?
蘇州博物館工程設備部主任王建領著記者從一樓的一道小門進入,再穿過一條條縱橫交錯的人行通道,來到位於博物館負一層的機房,在這裡就能够找到答案。
“把冷空氣和熱空氣依照必定的份额混合,就能調節出想要的溫度和濕度。”王建指著機房裡一台台冷水機組和鍋爐說,這些設備的功能將直接影響博物館的能效。
王建告訴記者,蘇州博物館本館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近20年來,相當一部分設備已掉队。就拿機房裡的螺杆式冷水機組來說,其發動機轉速每分鐘隻有3000多轉,假如进步轉速,機械會冲突生熱,零部件又承受不住。所以,老設備不僅能耗高,每年還要花費不少費用進行維護保養。
现在,蘇州博物館本館將其替換成最新款的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這套設備由蘇州科技城一家科技企業研發。
新設備有什麼纷歧樣?該企業技術負責人孫潔告訴記者,這套設備的發動機轉子懸浮在設備內部,不需求接觸軸承便可帶動其高速運轉,不會因冲突產生高熱量。所以,這種設備的發動機轉速每分鐘最高能够達到4.8萬轉。此外,新設備還能够變頻,根據負載變化自行調節冷凍機運行參數。正因如此,用電量較老設備下降了50%以上。
在蘇州博物館本館,這樣的高科技設備還有许多。站在博物館屋頂,朝著博物館西北角看去,可見兩扇巨大的風葉正在緩緩旋轉。“這是我們給博物館量身定做的兩台全工況變流量高效冷卻塔。”孫潔說。
過去的冷卻塔要6台才干滿足需求,但該公司研發團隊進行技術攻關,將冷卻塔內部結構進行改動,新的設備看上去“高高瘦瘦”,“本领”卻比過去大得多。現在,隻要2台冷卻塔就足夠运用。騰出來的空間,裝上了4台空氣源熱泵。過去,將水加熱得靠燃氣鍋爐,有了空氣源熱泵,便能够向空氣“借熱”,碳排放大大下降。
隨著一台台設備更新迭代,蘇州博物館本館內,一個全新的动力生態體系逐渐成形。
10月下旬,蘇州煙雨蒙蒙,天氣漸冷。一大朝晨,王建直奔值班室。他在一個小小的電子觸摸屏上輕輕一點,隨著一排排數字不斷跳動,一個看不見的“數字大腦”根據實時氣溫情況做出判斷,並給散布在博物館各處的設備下達指令,確保整座博物館能以最節能形式運轉。“這樣一點,一天能省不少電。”王建說。
為了實現低碳運營,蘇州博物館本館不僅在硬件設備上花了大力氣,在精細化办理上也做足文章。“雖然更換的設備都是當下最早進的,但這些設備假如‘各忙各的’,缺少杰出协作,整體能耗還是降不下來。”魏慶芃說。為此,他又為蘇州博物館本館量身定做一個“數字大腦”,在博物館內打造一個小型“物聯網”,把一切設備“連”起來。
魏慶芃告訴記者,现在,他的團隊正對這個“數字大腦”進行升級,讓它變得更“聰明”。
“我們的目標是不浪費一丁點兒能量。”魏慶芃說。這個目標怎么實現?未來,每件文物需求“投喂”多少动力、每個展櫃一天需求輸送多少冷氣等,都由“數字大腦”精准装备。計劃到2025年,蘇州博物館將打造成安全、協同、綠色、智能的才智博物館。
謝曉婷告訴記者,现在,蘇州博物館實行無紙化辦公,確實需求紙質版的,大都是雙面打印﹔每次換展時,大到一面展现板、一張地毯,小到一朵裝飾花、一個展架,都是重復使用。此外,博物館還將150瓦的鹵素燈換成LED節能燈……
不變的是,和過去一樣,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步入蘇州博物館本館,體驗一場穿越古今的文明之旅。现在,走上了“低碳”之路的蘇州博物館本館,面貌一新。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网站地图html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 2010-2019 www.qiaobianer.com 档案室除湿加湿净化消毒一体机 ballbet官网下载_BB贝博ballbet下载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杭州留和路一号 浙ICP备19003222号-2